舰队阵型的布置直接影响战斗结果。舰船分为前排、中排、后排三个位置,系统根据舰船定位自动分配站位,前排优先承受伤害,中排侧重均衡输出,后排多为支援或远程单位。理解这一基础机制是优化阵型的前提,需通过蓝图研究中的舰船定位说明明确每艘舰船的默认站位。
资源采集船与战斗船需分开编组,工程船优先选择大型号以提高效率,战斗船则根据抽卡概率和强度排序搭配。护卫艇和驱逐舰是前期主力,巡洋舰及以上舰种需中后期解锁。阵型强化的核心在于技术值分配,前排优先提升护甲与结构值,后排侧重火力与命中率,中排需平衡生存与输出能力。改装舰船武器系统时需注意实弹武器可能被护甲抵消部分伤害的机制。
攻城时需配置枪骑兵等攻城特化舰船,野怪清扫可侧重高机动驱逐队。舰队编组需预留20%指挥值用于增援功能,战巡或航母可通过增援突破指挥值限制,但需注意增援后航行方式会变为普通速度。高速侦查舰与工程船混编能提升远距离采矿效率,721运输舰可临时扩充工程船仓储容量。
后期阵型需考虑舰载机与护航艇的协同。载机舰船应置于中后排,配合防空型护卫舰形成立体防御。特殊无人机如毒刺攻击机或维修无人机无需蓝图即可使用,这类特殊单位能显著提升阵型功能性。封锁任务中阵型需配置持续作战能力强的舰船,并搭配维修无人机维持战线。五级城攻略时需明确主力舰队与护卫舰队的分工,前者针对主城输出,后者清理防卫舰队。
阵型布置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敌方配置动态调整。面对高护甲单位时应减少速射炮舰船比例,增加鱼雷或能量武器占比。定期通过战略地图分析战斗记录,优化舰船攻击序列与站位配置。同盟作战时可共享矿区防御阵型,采用交叉火力布局提升区域控制力。撤退返航的舰队需用工程局加速回城,避免暴露基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