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打击敌方坦克需要合理搭配兵种、运用战术策略并掌握战场地形优势。反坦克炮、歼击车、榴弹炮等兵种是克制坦克的主要选择,同时策略卡和地形加成也能显著提升作战效果。
反坦克炮作为专门针对装甲单位的兵种,具有高穿甲属性和优先攻击坦克的特性。在战斗中应将其部署在安全位置,避免被敌方步兵或炮兵优先消灭。反坦克炮射程较远但移动缓慢,需要配合侦察单位提供视野支持,确保其能在最大射程内持续输出。升级反坦克炮的科技等级可进一步提升穿甲伤害和射程,使其成为对抗重型坦克的核心力量。
歼击车兼具机动性和反装甲能力,适合在遭遇战中快速突袭敌方坦克侧翼。与反坦克炮相比,歼击车能自主移动且无需进入阵地,但防御力较低,需避免陷入敌方火力集中区域。榴弹炮虽然主要针对群体目标,但高等级榴弹炮的范围伤害能有效削弱坦克集群的阵型,尤其当敌方坦克密集部署时,榴弹炮的溅射伤害可造成显著战果。森林地形能为榴弹炮提供攻击力加成,应优先选择此类区域部署。
干扰射击可降低敌方坦克攻击力,破坏掩体能削减其防御属性,两者叠加使用可大幅削弱坦克部队的生存能力。救死扶伤策略可恢复己方伤兵,延长反坦克单位的作战时间。需策略点资源有限,需根据战场形势优先释放关键策略,例如在敌方坦克冲锋阶段使用减益类策略,而非过早消耗。
利用山地或河流阻挡敌方坦克行进路线,迫使其进入预设伏击区。侦察单位需持续监控敌方坦克动向,避免被突袭。在攻城战中,优先摧毁敌方炮塔可减少对己方反坦克部队的威胁,同时集中火力逐个歼灭坦克单位,避免分散攻击导致伤害不足。后期战役中,火箭炮对坦克的伤害极高,但需严格保护其免受敌方空军打击。
反坦克炮和歼击车是直接克制手段,榴弹炮和火箭炮提供辅助压制,策略卡强化战术执行,地形优势则放大作战效能。根据敌方坦克类型和数量动态调整部署,才能最大化打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