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建部队时,咱们首先要明确每种兵种的定位和功能。步兵适合占领建筑和对付敌方步兵,轻型坦克能快速突袭但害怕反坦克炮,火炮单位射程远却需要保护。记住一个原则:同类型兵种不要重复编队,比如别把两辆轻型坦克塞进同一支部队,这样会浪费输出效率。合理的做法是让每种兵种各司其职,比如一队轻型坦克配一队反坦克炮,既能冲锋又能应对敌方装甲。
侦察单位在编队中非常关键,但千万别和主力部队混编。侦察车或侦察机应该单独行动,专门负责开视野。如果把它们和坦克或步兵编在一起,不仅会拖慢行军速度,还容易在交战时被优先消灭。咱们可以专门留一两个编队给侦察单位,让它们在主力部队前方探路,发现敌人后再调配合适的兵种应对。
火炮、火箭炮这类远程单位射程远但脆弱,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和步兵或坦克混编,它们会跟着近战单位往前冲,结果白白送命。咱们可以单独编一组远程部队,放在战场后方,让近战单位在前排吸收伤害。同时注意别让不同射程的火炮混编,比如榴弹炮和火箭炮的射程差距大,混在一起会打乱输出节奏。
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作用完全不同,前者针对地面目标,后者负责空战,混编会降低效率。海军单位比如驱逐舰和战列舰也要分开,驱逐舰适合巡逻和反潜,战列舰则是主力输出。如果咱们把海军和陆军混编,不仅移动速度不匹配,还会在登陆战时陷入混乱。
战场上情况多变,可能刚开始的编队不适合当前战斗。比如遇到敌方大量坦克时,咱们可以把反坦克炮单独编组集中火力。打完仗后记得重新整理部队,把受损的兵种补充完整,避免下一场战斗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养成这些习惯,你的部队就能始终保持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