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阵型的合理配置是决定战斗胜负的核心因素之一。舰队阵型并非简单的舰船排列,而是需要根据舰船定位、战斗序列和战术需求进行科学搭配。系统会根据舰船的默认定位自动分配前排、中排和后排位置,前排舰船将优先承受敌方火力,因此必须将高防御或高闪避的舰船置于前排,而中后排则应配置火力输出或支援型舰船。指挥值的分配也至关重要,单支舰队的指挥值上限为300,升级后可提升至400,需确保舰船组合在指挥值范围内达到攻防平衡。
舰船的选择直接影响阵型效果,不同类型的舰船在阵型中发挥的作用截然不同。护卫舰和驱逐舰通常作为前排抗伤单位,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更适合中排输出,航母等大型舰船则属于后排支援单位。需舰船的实际站位由其蓝图中的定位决定,无法手动调整,因此在编组时必须提前规划舰船类型与数量。火力、护甲、移动速度等属性需例如高速舰船适合组成机动编队,而高防御舰船更适合正面接战。舰船的武器系统攻击序列也会影响战斗表现,优先攻击前排的武器需要搭配足够的防御单位。
战术层面的阵型调整需要通过舰队编组实现,而非直接操作战斗阵型。在编组界面中,可以创建多支功能不同的舰队,例如主力接战队、高速输出队或攻城专用队。主力接战队应以高防御舰船为核心,搭配均衡的火力输出;高速输出队则可集中高伤害舰船,利用包夹战术绕过敌方前排直接攻击中后排单位。每支舰队的移动速度由最慢的舰船决定,因此编组时需注意速度协调,避免因个别慢速舰船影响整体战术执行。舰队命名也有战术价值,可通过迷惑性名称干扰对手判断。
实战中需根据敌方配置动态调整舰队阵型。面对以战列巡洋舰为主的敌方舰队时,可采用高速护卫舰群进行骚扰和包夹;若敌方侧重航母舰载机,则需编入更多防空型舰船。特殊战场环境如小行星稀疏区或高能辐射区会限制部分舰船的进入,必须调整阵型构成。撤退功能是重要的战术补充,当舰队处于劣势时可及时撤回以避免更大损失。舰船的增援机制能临时补充战巡或航母等大型单位,但需注意其可能拖慢舰队速度。
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舰队阵型的优化离不开舰船收集与蓝图研究。多收集不同型号的舰船可提供更灵活的编组选择,而蓝图研究则能强化舰船的关键属性。技术点的分配需谨慎规划,优先提升核心舰船的生存或输出能力。阵型策略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需要不断测试不同舰船组合的效果,最终形成适合自身战术风格的编组方案。没有绝对完美的阵型,只有针对特定战况的最优解。